動眼神經認為嘲諷的目的,不該只是為了搞笑,也要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子。
文 / Vanessa
在眼球中央電視台粉絲頁,選擇只追蹤(follow,不讓朋友知道自己按讚)的人與按讚(like)的粉絲之間,差距多達2637人,「這些人可能會關注但未必認同我們,」製作人動眼神經 說,「但那也沒關係,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對話的平台。」她希望不同政治立場的人,至少可以因此有機會在留言交流彼此的想法,帶動對議題的討論。
在臺灣嘲諷政治的節目,大家很容易聯想到《全民大悶鍋》(《全民最大黨》前身),因為演員的模仿功力強,能精準掌握到政治人物的神韻,而博得觀眾好評,但並沒有針對議題更進一步嘲諷。而一些政論節目雖然是討論時事議題,詮釋方式「又太誇張」,動眼神經認為嘲諷的目的,不該只是為了搞笑,也要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子。
眼球央視的反諷語言設計,是把一個不合邏輯的荒謬點「誇張化」,挪用到很多事情來說。比如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上講的「考考妣妣」,視網膜就順著他的邏輯播報,洗澡該是「鴛鴛浴」還是「鴦鴦浴」,甚至跑題到「鳳凰于飛」是「鳳鳳于飛」還是「凰凰于飛」,或者「鳳飛飛」?
有些人可能會質疑,會不會用反串、嘲諷的口吻,反而阻礙了議題正面訴求的空間,或是沒辦法讓關注者可以到現場聲援行動。動眼神經認為這取決於反串是否「到位」,有些人反串不夠到位還造成反效果,要到位,就要把破綻揭露出來。
她舉例,去年12月10日的婚姻平權音樂會,視網膜在節目上呼籲「中華兒女上街反包圍放蕩主義份子」,就是一種另類動員宣傳。
「我覺得我們在創造次文化的語言,」動眼神經說,自去年520蔡英文總統上台,眼球央視的「世界觀」設定也逐漸摸索成形。從稱呼蔡英文為「中國總統」,到「中華兒女」、「災胞」、「令人髮指」、「蔣公逆流而上」…..,有些詞彙原來就有,但被眼球央視重新定義出好玩的風格,還會讓人想用來稱呼自己,像是「放蕩主義份子」,應該已經成為眼球央視鐵粉們樂於調侃自己的用語。
另一種語言像是「廠廠」,是原先在PTT鄉民就有討論過的梗,但真正爆紅其實是在眼球央視的播報後,掀起一陣流行。有趣的是,「廠廠」的唸法似乎與視網膜的口語表達也特別合拍,每當唸到「廠廠」時,既像某種停頓的節奏,又有點綴語氣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