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整個陸生採訪計畫的過程中,其實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,我感覺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,
chialinglai 在臺陸生, 如何看見陸生?, 搭橋者
異地生活的人,是伴隨著各種移動過程,開始體驗到原先想像的異地風情轉變為眼前的現實。從親力親為中產生的異同、碰撞與辯證,便是理解的開始,是到達彼岸的路。
chialinglai 在陸臺生
即使非常關心臺灣的政治社會議題,孟璇仍認為自己畢業後想去其他國家唸書或工作,回到臺灣的機會較小,「因為看到了上海的繁華,便不想只留在臺灣,想再多看看世界。這輩子總想喝點洋墨水,不管是香的還是臭的,都想喝喝看。」
貌似實驗室,即是希望打破主流媒體所建構的片面陸生形象,希望透過每一篇陸生人物專訪,還原每一位陸生的不同樣貌與真實處境。
chialinglai 在陸臺生
「我們過去都是去了解大陸,但好像沒有真正讓大陸去了解臺灣。」何奕均觀察到很多學生其實是假借「度假」、「旅遊」名義去當交換學生,有感而發地說:「可是交換生不是去旅遊的,交換生應該是去交換感官、思維或視野。」
chialinglai 搭橋者
傅榆成長在政治立場偏藍的家庭,她笑稱自己應該是「政治狂熱者」,很多人對於政治議題感到厭煩的討論,對她來說是值得挖掘下去的寶藏。
chialinglai 搭橋者
台灣媒體有時會直接轉載中國媒體內容,如民視就會使用央視的畫面,「經費是很大的問題,視野又是另一個問題。」台灣國際新聞資源匱乏,李政亮認為就連公視、中央社等比較具規模的媒體,都沒有出現改善這一問題的討論。
chialinglai 在臺陸生
「社會力的強大之處在於一個多麼可愛的狀況,我才不管你要不要我公投或要不要幹麻,修法應該是最底線、最底線的辦法,我只要能夠自信說服社會中很大多數人,就能看到社會可以改變的希望。」
chialinglai 搭橋者
面對隔壁這樣強大的國家,「中國」往往被輕易與「中共」劃上等號,或是將「中國人」與「中國文化」直接連結,他感慨:「臺灣對中國的理解還是被簡化成某些概念,很負面、表面,以折射出自己的優越感,因此導致很多東西你不是沒看清楚就是沒看到。」